企业动态
EGF 细胞划痕实验操作手册:从铺板到出图
发表时间:2025-09-251. 实验设计:先算后做
- 孔径选择:6 孔板划痕宽度≈1 mm,12 孔板≈0.5 mm。12 孔板节省 50% 试剂,适合高通量
- 细胞密度:划痕边缘需 100% 融合,推荐 2.5×10? cells/孔(6 孔板),过夜培养 12 h 即可达标
- EGF 浓度梯度:10 ng/mL 起跳,2 倍稀释到 160 ng/mL,预实验先跑 5 点,找到 EC50 后再缩窄窗口
2. 铺板与划痕:一次成型
- 枪头法:200 μL 黄枪头垂直壁面,一次拉到底,速度 1 cm/s,倾斜角 30°,划痕弯曲度 <3%
- 模具法:3D 打印硅胶插片,厚度 0.3 mm,拆片后边缘整齐,CV 值降到 5% 以内
- 清洗:PBS 轻冲 2 次,去掉脱落细胞,动作慢,水流速 <0.5 mL/s,避免二次损伤
3. EGF 刺激与成像节点
- 0 h 点:划痕后 30 min 内完成首拍,超时会记录到假性回缩
- 加入方式:37 °C 预温培养基,沿壁缓慢加入,防止冲散单层
- 成像节奏:0、6、12、24 h,每孔 3 视野,10× 物镜即可分辨单个细胞,文件命名统一“孔-视野-时间点”,后期批处理不出错
4. 图像分析:ImageJ 脚本
- 伤口面积插件:Wound Healing Tool,阈值设定 30–255,自动算出剩余面积
- 迁移速率公式:(A?-A?)/A? × 100%,单位 %/h
- 脚本批处理:宏命令循环 96 张图,3 min 出完整表,Excel 直接调用
5. 数据质控:剔除异常
- 边缘脱落:划痕边界出现锯齿,面积 CV>15%,整孔作废
- 细胞增殖干扰:Mitomycin C 10 μg/mL 预处理 1 h,24 h 内增殖率 <3%,迁移数据纯化
- 焦距漂移:每板留 1 孔空白,实时校准,Z 轴误差 ±2 μm 以内
6. 故障排查速查表
现象 | 根因 | 修正动作 |
---|---|---|
划痕宽度不均 | 枪头老化 | 一次性枪头,每孔换新 |
细胞脱落 | PBS 冲洗过猛 | 降低流速,贴壁培养 30 min 后再洗 |
迁移差异大 | EGF 批次不同 | 一次配 10 mL 母液,?80 °C 分装,单次用完 |
7. 结果呈现:排版出图
- GraphPad 样式:横轴时间 h,纵轴迁移率 %,误差线 SEM,n≥3
- 热图叠加:用 ImageJ 合成 0 h 与 24 h 伪彩,红绿对比,审稿人一眼看懂
- 原始数据上传:Figshare 或 Mendeley,DOI 引用,符合期刊开放数据要求
8. 进阶玩法
- CRISPR 敲除:EGFR KO 细胞做同步对照,验证通路特异性
- 微图案化:在 50 μm 宽线条上划痕,细胞只能单向迁移,消除方向噪声
- 活细胞工作站:37 °C 5% CO? 舱内实时拍,每 15 min 一帧,生成迁移轨迹热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