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生化小鼠系膜细胞 - SV40 的培养操作指南
发表时间:2025-08-18一、细胞简介
永生化小鼠系膜细胞 - SV40 是一种经过 SV40 病毒大 T 抗原转化的细胞系。这种细胞系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,同时保留了系膜细胞的一些特性。SV40 病毒通过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,使细胞绕过正常的衰老和凋亡机制,实现永生化。这对于细胞生物学研究、疾病模型建立以及药物筛选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。
二、培养前的准备
(一)培养基的配制
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细胞培养成功的关键。对于永生化小鼠系膜细胞 - SV40,通常使用 Dulbecco's Modified Eagle Medium(DMEM)培养基。在配制培养基时,需要添加 10% 胎牛血清(FBS),以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。此外,还可以添加 1% 的青霉素 - 链霉素溶液,以防止细菌和真菌的污染。所有试剂应确保新鲜且无菌,避免因试剂质量问题影响细胞的生长。
(二)培养容器的选择与处理
细胞培养容器应选择透气性好、无毒且表面经过处理的培养皿或培养瓶。在使用前,需用 75% 的酒精对培养容器进行消毒,并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操作,以降低污染的风险。对于一些特殊实验,可能需要使用特定的培养表面,如包被有胶原蛋白或纤维连接蛋白的培养皿,以促进细胞的贴壁和生长。
(三)细胞的复苏
从液氮中复苏细胞时,应迅速将细胞从液氮罐中取出,放入 37℃水浴中快速解冻。解冻后的细胞应立即用新鲜的培养基进行稀释,并轻轻吹打混匀。然后将细胞悬液转移到培养容器中,置于 37℃、5% CO?的培养箱中静置培养。在复苏后的前 24 小时内,避免对细胞进行频繁的操作,以让细胞有足够的时间恢复活力。
三、细胞培养的操作流程
(一)细胞的接种
根据实验需求,确定合适的细胞接种密度。一般来说,永生化小鼠系膜细胞 - SV40 的接种密度可在 5×103 - 1×10? cells/cm2 之间。将细胞悬液均匀地接种到培养容器中,确保细胞分布均匀,避免局部细胞密度过高或过低。接种后,轻轻晃动培养容器,使细胞与培养表面充分接触,有利于细胞的贴壁。
(二)原代培养
在原代培养阶段,细胞需要适应新的培养环境。将接种好的培养容器放入 37℃、5% CO?的培养箱中培养。培养初期,细胞可能会经历一个滞后期,生长速度较慢。此时应保持培养环境的稳定,避免频繁扰动细胞。定期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,如细胞的形态、颜色以及是否有污染迹象等。一般在培养 24 - 48 小时后,细胞会逐渐进入生长期,开始增殖。
(三)细胞的传代
当细胞生长至培养容器表面的 80% - 90% 汇合时,即可进行传代操作。首先,用无菌的 PBS 洗涤细胞 2 - 3 次,以去除培养基中的血清成分。然后加入适量的 0.25% 胰蛋白酶 - 0.02% EDTA 溶液,在 37℃下孵育 1 - 2 分钟,使细胞从培养表面脱落。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脱落情况,避免过度消化导致细胞损伤。随后,加入含血清的培养基终止消化,用吸管轻轻吹打细胞,制成均匀的细胞悬液。按照 1:2 - 1:3 的比例将细胞悬液分装到新的培养容器中,加入新鲜的培养基,继续培养。
(四)细胞的冻存
对于长期保存的需要,可将细胞进行冻存。在冻存前,确保细胞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,无污染。用胰蛋白酶消化细胞,制成细胞悬液,然后按照 5×10? - 1×10? cells/ml 的浓度将细胞悬液与冻存液(一般含 10% DMSO 的 FBS)混合。将混合好的细胞悬液分装到冻存管中,每个冻存管装 1 - 1.5 ml。然后将冻存管放入程序降温盒中,放入 - 80℃冰箱过夜。第二天,将冻存管转移到液氮罐中长期保存。冻存过程中,应尽量减少温度变化对细胞的冲击,以提高细胞的复苏率。
四、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
(一)细胞污染
细胞污染是细胞培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。污染物可能来源于培养基、试剂、培养容器以及操作过程中的空气等。一旦发现细胞受到细菌、真菌或支原体等污染,应立即停止培养,并对污染的细胞进行处理。对于轻度污染的细胞,可以尝试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,但这种方法可能会对细胞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,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。因此,在细胞培养过程中,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,定期对培养环境和试剂进行消毒处理,以预防细胞污染的发生。
(二)细胞生长缓慢
细胞生长缓慢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,如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不足、细胞密度过高或过低、培养环境不稳定等。首先,应检查培养基的质量,确保其成分新鲜、无污染且符合细胞生长的要求。如果培养基存在问题,应及时更换。其次,调整细胞的接种密度,使其处于适宜的范围内。此外,保持培养环境的稳定,如温度、CO?浓度等,对细胞的生长也至关重要。定期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,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。
(三)细胞形态异常
细胞形态异常可能提示细胞的生理状态发生了变化,如细胞受到应激、损伤或发生了恶性转化等。导致细胞形态异常的原因有很多,包括培养条件的改变、细胞传代次数过多、病毒感染等。在细胞培养过程中,应密切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。如果发现细胞形态异常,应首先检查培养条件是否符合要求,如温度、CO?浓度、培养基成分等。同时,回顾细胞的传代历史,确保传代次数在合理范围内。对于受到病毒感染的细胞,应及时进行隔离和处理,防止病毒扩散到其他细胞培养体系中。